<!--go-->
楚國終於踏上了歷史的拐角,自此以後從一箇中央集權制度走向了更為散亂的封君制度。
沒開玩笑,說集權的話,歷史上最先嚐試集權的就是楚國,從楚武王開始,之後的幾代君主先後努力,君主抓住了絕大多數的權柄。
第二個效仿的是吳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楚國和吳國的一國之君是唯二可以任意處置臣子,也能越過臣子去調動封臣之臣的國家。
現在,吳國沒有了,楚國開始自己挖掘墳墓,原國立國之後真正的危機也降臨了。
“楚軍若是北上,兵力或可多寡?”司馬穰苴現在擔任中尉。
原國的中尉跟西漢時期職責相同,不過在原國卻是九卿之一。
孫武說道:“各地封君方得實惠,需以展現誠意,多數必率眾聽命。”
拿白公勝擔任楚國令尹時期的情報來推測,當時被定義為叛逆的貴族不少,他們曾經合兵十二萬對抗中樞的八萬討逆大軍。
楚國內戰不一定會減少這一次北上的可用兵力,原因是戰爭必然會使得各個家族擴軍,沒有拿來打內戰的話,中樞想要復仇,地方想要展現實力,相反極可能增加楚國的可用士兵。
戰爭一打,士兵的數量增加,絲毫不值得奇怪啊!
尤其是楚國對兵源的要求不像其他國家那麼嚴格,老早以前還老是拉蠻人北上,乃至於動用過奴隸參戰。
孫武說了不少自己的所知,最後猜測道:“今次,楚軍北上或有三十萬之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