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三個人在魏廣德家裡,一邊喝酒吃肉,一邊瞎猜著,到底是誰安排魏廣德南下,目的又是什麼?
結果自然是什麼也沒想出來,畢竟三人現在就和盲人摸象似的,根本無法一窺全貌。
不過魏廣德也聽出來了,兩個人對自己將來入閣都不怎麼看好,倒是認為自己有可能執掌六部中某一個衙門,甚至是都察院也是有可能的。
想想魏廣德也大概明白,雖然“非翰林不入內閣”在大明朝並不是閣臣的必備條件,但是沒有翰林院經歷的閣臣確實非常之少。
與前朝所言“宰相必起於州部”相比,明代的內閣成員確實並沒有豐富的地方行政經驗,甚至可以說毫無地方經驗。
但是,這並不代表明代內閣的選拔制度不合理。
首先,翰林官屬於皇帝近侍之臣,甚至可能是皇帝的老師,彼此較為熟悉,容易建立“信任關係”,而在皇權社會,再沒有比皇帝信任對執政更重要的事情了。
其次,翰林官是科舉考試中的最成功者,以此為任職資格,可以減少官僚階層內部的爭權奪利和內耗,也較容易得到官場同僚們的認可。
第三,翰林官沒有地方行政經驗,不代表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他們長期在中樞任職,負責起草詔書等事務,熟悉文書往來和行政運作機制。
最後,這些翰林官們沒有在地方從政,也就與地方盤根錯節的勢力毫無瓜葛,他們執政後又要對自己的家鄉避嫌,反而能“一碗水端平”,更平衡地處理各方關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