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南昌貢院明倫堂裡,傳出悠揚的歌聲。
有人說合唱的歌曲是最好聽的,不管是男聲還是女聲,又或者男女混合聲。
不過,此刻坐在席間的魏廣德只感覺兩耳在被噪音轟炸,本來興致勃勃唱歌的,被這高音低音火箭炮一炸,自己先不響了。
看著首位上面那些大人物們好像很享受似的在那裡搖頭晃頭,嘴巴張張,似乎也在唱歌,魏廣德就感覺一陣惡寒。
《鹿鳴》出自《詩經·小雅》,起於唐代,到了大明朝依舊延續次例,於鄉試放榜次日,宴請新科舉人和內外簾官等。
《鹿鳴》本意為鹿子發現了美食不忘夥伴,發出“呦呦”叫聲招呼同類一塊進食。
文人認為此舉為美德,於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請同僚及當地舉人和地方豪紳,用此舉來收買人心,展示自己禮賢下士。
實際上是因鹿與“祿”同音,自然覺得寓意非常好,於是此“鹿”非彼“鹿”。
魏廣德名次靠後,自然只能坐在酒席的末尾。
從去祭拜孔廟開始,魏廣德就一直排在最後面。
祭拜儀式完成回到貢院,也是按照名次,眾位新科舉子依次進入明倫堂拜謝恩師。
是的,在這個時候,考官變成了舉子們的恩師,主考就是座師,而薦卷的同主考則是房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