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場波譎雲詭的朝會結束,每個人都難免憋了一肚子的小心思,但對於嶽樂本人,康熙最終卻還是高高的舉起,又輕輕地放下了。
議政王會議再怎麼走弱,也終究沒到清中期名存實亡的地步,別說軍機處了,這個時期的康熙連南書房都還沒成立呢,他的內閣不能說是聊勝於無吧,但基本上可以說就是個擺設。
一句話,他遠做不到真正的君主集權,不敢,也沒有能力真的處置一個軍功和資歷都堪稱皇親之中第一人的親王。
更何況他雖然年輕,可能會狂妄自大也可能會因為缺乏經驗所以做事的手段比較稚嫩,但到底不是個蠢蛋,甚至是極為聰明的,他也知道此次三藩叛亂的主要責任其實就在他自己,是他嚴重低估了三藩之亂的影響力與破壞力,而且還是力排眾議親自揮舞著馬鞭駕駛著大清這輛馬車一路狂奔的。
現在這個節骨眼上眼看著局勢鬧得大了,不發個罪己詔承認一下錯誤都已經有點說不過去了,再去收拾一個軍中威望最高的親王,卻是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個昏君,而嶽樂真要是失勢或是弄死,必然導致以太皇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勢力過於膨脹,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他現在這個昏君也需要留著嶽樂制衡保守派。
所以,嶽樂指桑罵槐的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在朝堂之上罵出一句豎子,康熙則看似氣得瘋了,實則非常冷靜的點了一句誅心話,逼得嶽樂在眾目睽睽之下像個大臣,甚至奴才一樣給他下跪請罪出個大丑,這事兒其實也就過去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