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1669年12月3日,建業城,齊王宮。
齊王貴妃朱媺娖憐愛地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心中萬般地糾結和不捨。
“母后,孩兒今年已年滿二十二週歲了,更是曾在軍中服役四年,勿要再將我當做頑劣孩童看待了。”齊子搏抬起頭,笑著說道:“要知道,當年父王在我這般年紀時,已經主掌齊國數年,立制稱王了。”
“你做出這般決定,可是因為怕遭到你父王和……太子的忌憚?”朱媺娖低聲問道。
“母后,因為大明的關係,我的身份必然還會在國中引起各種爭議和非論。”齊子搏苦笑道:“誰讓我身上有大明皇室的血脈呢?”
自兩年前,太子齊子興被任命為長安府知府,離開建業後。未過多久,民間仕林便陸續開始傳出一些有關齊國如何選擇和確立繼承人的說法。
部分“有識之士”認為,齊王正值春秋鼎盛,王位繼承人選不該如此早早確立。即使要立太子,也不應該僅憑齊子興為諸子之長,便就立為太子。
太子的確立方式,除了立嫡、立長,更應該考慮立賢。
或者以上都不論的話,那應該據民心。什麼是民心呢?我齊國半數以上民眾皆來自大明,若是冊立一位擁有大明皇室血統的太子,那豈不是更能聚攏國中泰半以上的民心!
一時間,王室中的九名成年皇子頓時陷入風口輿論當中,被一些好事的文人學者以嫡庶、賢庸的標準,討論何人才是齊國真正的未來之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