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1675年10月6日,松江府,上海縣。
如果把松江府看做“衣被天下”的棉紡織業中心,那麼上海縣的烏泥涇鎮就是這個中心的策源地。在四百多年前,烏泥涇人黃道婆從崖州學到了當地黎人的棉紡織技術,返回故里烏泥涇。她以“廣中治木棉之法,教當地軋彈紡織”,久之,三百里內外悉司其事,擴至松江全境。
從烏泥涇起步的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業,導致了松江府境內農業經濟和農家經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一方面,棉花種植超過了傳統的稻穀種植,即所謂的“棉作壓倒稻作”,出現了“棉七稻三”乃至“棉九稻一”的格局。另一方面,棉花種植以及棉花的深加工--紡紗織布,為農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成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可謂“衣食全賴於此”。
棉紡織技術的不斷完善,不但帶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棉花種植的推廣,從松江府各縣到蘇州府所屬的嘉定、太倉、常熟等地,皆為“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的地區。
棉花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其價格隨各種因素而波動。在天啟二年時(1622),上海縣的棉花價格曾達到極端最高價格,每擔賣到白銀九兩,而在弘光元年(1645年),卻落到了極端最低價格,每擔僅值白銀五錢至六錢。
但隨著二十多年前,大明收復江南,棉紡織業逐步開始復甦,棉花價格也隨之開始緩慢攀升。近十幾年來,棉花價格通常穩定在每擔三四兩白銀,較低價格也在一二兩上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