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關於流行音樂的這種尷尬現狀,這些尖子生們多少都知道一些。
只是平時很少去思考這些問題罷了。
人是唯一會思考意義的人,也會思考意義存在的價值,意義由來的原因。
但這也只是少數一批。
絕大多數人,並不會深究一些這方面的話題。
在場的音樂生們懂歸懂。
平時也有注意到。
但擺在明面討論這種趨勢,倒是第一次。
“老師,你說的流行音樂的趨勢是去旋律化,那是不是證明優秀的旋律越來越少?未來專注於旋律的創作是無用功?”
有同學開始發問了。
聽到這話,李少傑反而搖了搖頭。
“不,旋律依然極其重要,我說的只是流行音樂創作的取捨問題。”
“音樂是資訊的承載體,觀眾對音樂的感官體驗,其實就是對音樂內資訊的解讀過程。”
“我們常說審美高低,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審美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對資訊的接受與分辨度不同。”
“我們這些搞音樂的,聽到音樂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再次回味的時候又會注意哪些方面呢?”
李少傑沒有完全回答,而是問向了這位提問的同學。
這位同學思考了一下,回覆道。
“第一時間聽的是旋律,節奏,音色,強弱,再次回味的話,可能注意到的是層次,和聲,甚至是整個織體,大致的去分辨調性調式曲式。”
“沒錯,這是基於你音樂行業從業者的視角。”
李少傑點了點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