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詩賦的確無用,但是在蘇軾看來,策論同樣無用。
因為你出了考場獲得名次之後,那些東西其實這輩子就完全用不上了。
這種情形,與高考何其相似?
可為什麼還是要考呢?因為這是選出人才的為數不多的,相對公平的辦法。
但是因為“三年高考兩年模擬”這類東西的存在,高考的不公平性也就的確存在。
怎麼辦呢?
蘇軾的主張就是沒必要廢除歌賦,這樣起碼選出來的人才,才不會淨是“做題家”,而是真正的聰明人。
所以考詩賦的目的並非考文才,而是考靈性,考聰明,為下一步培養找到好種子而已。
這其實也是和後來的高考改革相適應的,說來說去,目的都是這個。
周至一邊讀著筆記,一邊浮想聯翩。
他倒不是擔心自己的高考,因為無論是師長、同學,周圍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毫無疑問的“聰明人”。
上一世甚至一直是在浪費自己的天賦。
現在的周至是透過這樣的閱讀既不讓自己的腦子閒著,又讓自己得到愉悅和放鬆,看一看古人的雜說,筆記,就是最佳的休息方式。
這裡邊包含著前人各種各樣零碎的思想,很多都非常的有趣。
比如趙與旹本身不以詩歌見長,但是在評價杜子美的時候,曾經有人認為杜詩的妙處,在於資訊量大,一句能說四、五件事,能說半天下、滿天下。
趙與旹就在自己的筆記裡頭反駁:“以此論詩淺矣!杜子美之所以高於眾作者,豈謂是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