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次日,天還沒亮,陳大栓就拿著茯苓草,去挨家挨戶的通知親戚們。
一毛錢一斤的茯苓,都快比得上肉價了。
早上八九點,就有人帶著新挖的茯苓,到陳清河這兒來換錢。
由於挖的人多,出貨量大,陳清河只能把原本的一毛錢一斤,下降到五分和三分。
即使如此,也沒有打消村民的熱情。
石龍村附近的幾個村莊,也有村民聽到訊息,去山上挖了茯苓來陳清河這裡賣。
一時間,山間野地浩浩蕩蕩的全是人。
陳清河每天去一趟市場,把蟬蛹與蛙肉賣了,換錢來繼續收茯苓。
另外,他又僱傭了幾個農婦,負責給茯苓進行切片清洗和晾曬。
八月少雨,秋高氣爽,空氣乾燥,最適合晾曬。
曬乾的茯苓裝袋,放入本該儲存紅薯的地窖,準備來年開春的時候售賣。
兩週過後,山上的茯苓被挖得差不多,陳清河整整囤積了八百斤,而且還是乾貨。
茯苓囤滿,卻讓張桂花憂心忡忡。
“兒啊,馬上過冬要收紅薯了,咱們地窖都裝滿沒用的破樹根,紅薯往哪放啊?”
陳清河笑著說:“媽,那不是破樹根,是中藥茯苓,等打通銷路就都是錢。”
“再說了,紅薯收穫以後,直接賣了就是,為啥要放地窖裡?”
聽到這話,張桂花氣頓時不打一處來。
“賣了紅薯,咱們今年冬天吃什麼!?”
石龍村內,家家戶戶都會種植紅薯,因飽腹感強好充飢,紅薯面窩頭足夠撐過漫長的冬天,等待夏季玉米成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