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左兄...!”
“鄭兄...!”
明德門前,禮部尚書鄭九成和雲南偽粱王的屬下左德見了面,這位左德其實就是一名漢人,本來呀,左德是一名書生,心中也算是有溝壑,不過,去元朝科舉的時候從來就沒有中過,這讓左德心灰意冷。
嘿喲...這元朝科舉呀,漢人不管你有多們高的學識,想要中舉那是很艱難的,元朝科舉真的是一言難盡。
從隋唐帝國開始,科舉考試就逐漸成了社會上下層流動的階梯,到了宋代流量突然加大,保證了社會精英能窮經皓首一心苦讀,終生為統治階層所用。
蒙古汗國其實早在窩闊臺汗時期,就搞過一次“戊戌選試”,選拔了少量漢族儒生充實官員隊伍。但直到半個多世紀後的元仁宗時代(公元1313年),元廷才順應民意恢復了科舉制度,然而仍舊堅持“四民分等”的分化政策,好事並沒有辦好。
無論考試還是錄取,蒙古人、色目人都是單列進行,不與漢族同等考量。科目上,蒙古人、色目人只考兩場,漢人、南人則需要考三場;錄取時,蒙古色目為一榜,漢人南人為另一榜。
當然,如果你是家學淵源,漢化較深的蒙古人,想要考漢人的科目,這也是鼓勵的,但放榜時,會被抬高一等錄取。
那麼錄取名額是否按人口比例劃分呢?
對不起,雖然漢人、南人的考生數,要遠遠超過蒙古和色目人,但是四類人的錄取人數卻是一樣的,鄉試與會試,總共錄取100人,四個等級均分,各為25人,進入最終的殿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