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古以來,鹽業乃是朝廷財源所在。
大金立國以來,財政上更是仰賴鹽業。哪怕朝廷隔三差五下大力氣通排推檢,以擴大財產稅也就是物力錢的收入,到泰和年間,每年鹽場歲入仍為物力錢所得的七倍之多。
官鹽如此,私鹽更有暴利。濟南城作為山東、寶坻、滄州三大鹽司向內地轉運食鹽的第一個中樞,故而商業繁盛,人丁聚集。而貫通鹽場的小清河沿線,種種因鹽而起的豪傑人物不勝列舉。
董進帶著家眷們避難的長白山以西二十餘里,有片起伏綿延的高坡,喚作黌塘嶺。據說千載以前,曾有大儒鄭玄在此著書立說,南朝宋國強盛時,又有個叫范仲淹的大臣,在這裡住過。
到了近代,這些遺蹟全都蕩然無存,黌塘嶺成了私鹽販子盤踞之所。而蒙古人攻入濟南府以後,又有豪傑在此集聚義軍,不向蒙古軍臣服。
整個黌塘嶺上,現在有五六千人,多半是濟南城逃出來的百姓。當日蒙古軍驟然入城,城池內外鬨堂大亂,足有五六萬人逃出城池,散在鄉間。許多人後來陸續被蒙古軍俘獲了回去,男的大都做苦力或填了城壕,而女人被當作女奴或軍妓,受盡蹂躪。
只有少量的幸運兒才能免遭劫難,畢竟蒙古軍主力並沒有長駐濟南府,而蒙古人縱兵劫掠四野,通常會避開地形複雜的山區。
當然,這也緣於蒙古人不熟悉金國地界的潛規則。他們全沒想到,看似處在肥沃平原的村莊通常都一窮二白,而私鹽販子的地盤,那些山溝溝裡才油水豐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