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二 集體無意識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但是,個人的深潛心理中夾雜著大量偶發性的因素。因此,被喚醒的潛意識和本能一旦出來創造,其成果常常缺少普遍可感性。不少潛意識外化的藝術作品,不少意識流小說使讀者遇到大量感受上的障礙,便是例證。相比之下,強調“集體無意識”的榮格就比弗洛伊德高明瞭一大截。他認為只有由種族的發展歷史沉澱成的深層心理才有研究價值。集體,對個體的偶發性潛意識進行了選擇和過濾,因此更具有一種原始意義上的必然性。

這樣,一件藝術作品的創造就成了對該民族的一種深埋在心理深處的原始形象的探求。一個種族在自我原始形象越是產生迷亂的時候就越會呼喚自己的深層形象,不管這種深層形象是多麼痛苦、醜陋、蒼老、狂放。由於這種原始的深層形象是深埋於該種族每個人的心底的,因此,這樣的作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震撼廣大讀者。

榮格所說的這段話曾引起了無數現代藝術家的深思:

無論詩人知道他的作品和他一起問世、生長、成熟,還是認為他的作品是憑空虛構,這都無關緊要。他的看法不會改變這樣一個事實:他的作品超越了他

,就好比孩子超過母親一樣。創作過程具有女性的特徵,作品產生於無意識深處——可以說,產生於母親們的懷抱。每當創作力量佔上風時,人的生活就被潛意識所控制和影響以對抗積極意志,意識的“自我”就被秘密的潛流沖走,成為不過是對事件束手無策的旁觀者罷了。結果創作中的作品成了詩人命運所繫的東西,並且決定著詩人的心理發展。不是歌德創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浮士德》除了象徵外,還有什麼意義呢?我並不是用此作為一個比喻,來指十分熟悉的東西,而是用來說明某些不大清楚然而非常活躍的事物。這裡有生活在每一個德國人心靈中的,並且是在歌德幫助下產生出來的某種東西。除了德國人,我們能設想其他人能寫出《浮士德》或者《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作品,編者注)嗎?這兩部作品都利用了在德國人心靈中能激起反響的某種東西——雅各布·布克哈特曾經把它稱做“一種原始形象”——一位醫生,或者人類導師的形象。這種智者,救世主的原始形象,自文明之初,就已經潛藏蟄伏在人的無意識之中;每當時代混亂,人類社會出現一系列危厄,它便復甦過來。每當人們誤入迷途,便感到需要有個嚮導、導師,甚至醫生。這種原始形象不勝其數,只有在總的形勢產生混亂的時候,它才會出現在個人的夢境或藝術品中。當意識生活具有片面和虛假特徵時,它們便活躍起來——可以說是“本能地”——在個人的夢境裡,在藝術家和先知的幻覺中出現。這樣就恢復了這個時代的心理平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