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詳細解釋了下,齊平偶爾問一兩句,比如煤炭價格,用工成本,利潤等。
這個時代沒有機械,道院研究的器物也只侷限於法器,底層勞作還是以人力為主。
京都人口百萬,貧苦的不少,但煤礦這邊,仍以流民居多。
一方面,是為了安頓災民,防止生亂,另外……也是價格低廉。
當然,招募流民也不是全無風險,官窯還好,民窯招募本身便觸犯律法,礦主只好出錢,上下打點,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南郊礦場,官窯只是部分,大部分民窯尤其在意成本,這些挑夫將一擔石炭從井下搬山地面,可得五文錢,若是運下山,能給到十文。
就這,都不是想幹就有的,身體瘦弱,氣力不夠的且不說,單是用工數量,都有限制。
倒不是不樂意招人,畢竟石炭價貴,多開採些,賺的也更多,而是朝廷心存顧慮,對於流民大規模聚集,有著本能的警惕。
當然,在這個存在修行的時代裡,朝廷上層也未必如何擔心,可底下人卻不敢冒風險,多招些人,若是起了亂子,鬧起來,烏紗不保。
齊平雖沒真正當過官,但這種事情見得太多了,這時候聽著青袍官員講述,臉上沒什麼表情,只是情緒明顯低落。
長公主同樣沉默著,心中有著憐憫,但身為貴族,何嘗又不是受著下層百姓的供養?
“礦洞竟這麼多。”
齊平自覺沒有達則兼濟天下的能力,他能做的,只是先讓在乎的人活得好一些,然後,在力所能及內,做點事,讓更多人免於苦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