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蘇杭亂局未定,官府即使有心疏導民眾歸鄉耕種,那也是難做到啊。”唐俊詞也明白這一點,而他對蘇杭的認識也深刻,知道根由何在。
楊繼業笑了笑,說,“大人,民眾不敢歸鄉,那是倭寇為患。如果民眾只是去耕種,倭寇會為此斬殺他們嗎?”
唐俊詞一愣,也知道這種情況對倭寇說來,單純的斬殺民眾沒什麼意義。蘇杭耕種,對留在蘇杭的倭寇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只有土地不荒,才會有收成,倭寇搶掠才有所得。不過,看似有道理的事情,但真正要讓民眾去做,那也是不可能的。
“楊詠石,有什麼好建議?”唐俊詞說。
“大人,與其一味地施粥,不如改變這種方式。”楊繼業說,“但凡去耕種的民眾,官府可分發米糧。以後,官府不再施粥,而是視耕種來給米糧多少。至於各家的粥場,官府也可做一些規定,那就是多少歲以下的孩子,多少歲以上的老人,才可以無償領粥。其他的人,即使不去耕種,也要做一些事務來換取粥飯。大人,不知可推行得下?”
“楊詠石,你這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唐俊詞微笑著,“不過,民眾耕種還要有保障才可,不然,誰敢去倭寇橫行區域?”
“大人,能不能與大將軍商談,將平倭軍一部分作為軍屯之用?倭寇到來則廝殺,倭寇沒到則與民眾一起耕種。”楊繼業笑著說。歷史上,明朝的軍屯制度,一開始還是很有積極作用的,只不過到後來,體系腐敗嚴重,使得好的方式都變形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