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行軍打仗,如果純靠陸路運糧,軍隊可自帶5—10天的糧食,兵力投射距離為500公里左右。如果敵人堅壁清野,投射距離將大大縮短,因為沿途搶不到糧食。
這時就需要後勤補給系統,若有車船等工具運糧,約60裡設一個大站。如果純靠人力運輸,10裡左右就要設小站,民夫分批輪換搬運,如此才能保證運糧速度。
運糧如此麻煩,沿途遇到的敵方城池,就必須一個一個打下來。
因為軍隊可以繞城而過,後方的運糧隊卻不行。一旦大軍走遠了,敵人就會從城裡出來,把我軍的糧道給截斷,甚至是燒燬我軍的後方糧站。
但是,千萬不要拿古代中國的情況,套用到同時期的其他國家身上!
就拿歐洲中世紀來說,只有10%的軍糧由後勤提供,剩下90%靠士兵自備、商人貿易和就地搶劫。
直到30年戰爭期間,才漸漸完善後勤制度。比如法國的軍倉制度,就是黎塞留時期建立的。而即便有了軍倉制度,路易十四時代的後勤原則,依舊是:只有在國外無法籌得的物資,才從國內輸送。
一百多年前,東籲王朝打卑謬之戰,軍糧就全靠孟人提供的船隻,一次性直接運送到前線。
當時,北邊有阿瓦王朝的軍隊,南邊水道完全被阿拉幹戰船堵住。因此東籲王朝的大軍,根本沒有糧道可言,但依舊能圍城五個多月,直至最後獲得戰爭的勝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