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畔,有一涼亭。
周遭開闊,亦多花草,文人雅士喜歡在此集會。
今日有辯會。
大同皇帝趙瀚的含珠之辯,前因後果,已被人添油加醋傳諸天下。加之官府不以言獲罪,現在不但結社成風,而且三天兩頭就有人搞辯論會。
張爾歧來自山東濟陽,厭惡科舉,謝絕出仕。接連經歷十多年的旱災、蝗災、兵災和瘟疫,讓張爾歧開始反思如何治世,他的做法是從古禮當中去尋找。
年僅三十多歲,張爾歧已然精通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
他在家鄉教授私塾,時常有士子慕名拜訪。從去年秋天開始,山東各地就在建小學,張爾歧不願做小學老師,私塾也招不到什麼學生,乾脆窩在家裡閉門讀書。
濟陽知縣慕其才名,親自拜訪討教。
一番學術交流之下,知縣說道:“先生之才,當聞於天下。而今山東凋敝,文風衰微甚矣,何不前往南京傳播學問?”
於是,張爾歧就來到南京,尋了個書坊編校的差事。
他還給南京的各個文社投稿,接連發表數篇探討“禮”的文章。短短半年,名聲大噪,同時也被反對者圍攻。
此時此刻,張爾歧正在闡述自己的觀點:“夫禮,抑人之盛氣,抗人之懦情,以就於中。天下之人質之所不便,皆不能安。不安,恐遂為道裂,指禮之物而贊以坦易之辭,以究其說於至深至大至盡之地,所以堅守禮者之心統之一途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