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上猶縣和寧都縣,是土客矛盾最嚴重的地區,主要是因為雙方勢均力敵。
陳茂生親自坐鎮上猶縣,又派劉寰去坐鎮寧都縣。
上猶江並不是,上猶縣位於其中游。又加之半年乾旱,水位枯淺,因此連日暴雨之後,雖然也淹沒許多江邊農田,但總體而言沒有釀成太大洪災。
陳茂生一邊讓贛州知府釋出救災動員令,一邊帶人在上猶縣救災,他認為這是個緩解土客矛盾的良機。
“掌司,垮山了,小半個石溪村都被埋了!”
“快隨我去!”
垮山,就是山體滑坡。
陳茂生帶人連夜出發,至第二天上午抵達。這裡在雞籠村更上游,居住的全是客家人,由於大量砍伐樹木,開墾山坡做耕地,植被破壞程度非常嚴重。
前日裡來一場山洪,隨即就是山體滑坡,一整片山壁垮下來,直接把半個村給埋了。
這種情況,在明末清初很常見。直到乾隆年間,當地百姓才徹底改變觀念,將種糧食的山地大量改種經濟類樹木。在此之前,不論是明代官府,還是清代官府,怎麼勸說都不聽,非得災害頻發吃了虧才改正。
目光所及之處,陳茂生只見一片哀嚎,無數客家百姓,正在刨開土堆石塊,想要挖出自己的鄰居和親人。
一個本地官員說道:“掌司,這裡必須疏通,否則再下暴雨,可能會形成堰塞塘。一旦堰塞塘積水潰堤,整個下游全都得遭水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