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看報上那勁頭,近來是要紀念徽班進京二百週年了。在這個日子裡我由不得又想起故友沈玉斌先生。
沈先生是道地的梨園世家。祖上沈小慶是創演“八大拿”的名武生。祖父沈三元和譚老闆是譚小培的老師。父親沈福山,是排戲的“大管”,用現在的詞說就叫導演,郝壽臣、侯喜瑞都跟他學過戲。他的子侄和學生輩中如沈金波、沈寶楨、燕守平、蘇敬文……都是人們常提起的。唯獨沈先生本人除去他的學生和朋友外,似乎知道的人甚少。其實他不論在戲曲音樂上和藝術教育上都功績顯赫。只因一生坎坷,受了些不公正的待遇,沒有充分的宣傳就是了。沈先生自己倒是很想得開的。右派問題得到改正之後,他對黨和政府感激不盡,便把最後的全部精力都用至振興京劇上來。他對群曲下過真功夫,便集中精力寫了一本書。臨終表示,他這一生只作了三件事,一,擔任梨園公會理事長時置義地辦義演,為窮苦同業解決了些困難。二,挑頭辦起了藝培戲校,後來由政府接辦成北京戲校,培養了下一代人材。三是為致力於京劇群曲的研究和發展,使這門藝術不致失傳。
群曲是什麼東西?值得一位老藝術家如此珍視?群曲就是合唱,是京劇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多重要,翁偶虹先生有篇專文,找來看看就會明白。簡單地說,它是維持戲劇節奏,渲染氣氛,烘托劇情,銜接情緒等等的重要手段。舉個例子,“長坂坡”曹操發兵一場戲。兩邊八位大將都站好了,八個龍套全擺齊了。曹操說聲:“追趕劉備去者!”大家稀里嘩啦就下場。跟哥們打群架似的,這能給觀眾造成統師千軍萬馬的感覺嗎?但臺上總共就這十幾個人,背後是個花花綠綠的守舊,怎樣才能造成這威武雄壯的效果呢?京劇前輩就用了群曲。曹操說完:“追趕劉備去者”之後,大家吼叫一聲:“啊!”全體站立不動。嗩吶吹響。齊聲唱一句曲牌“羽檄會諸侯”。然後再起衝頭鑼鼓。曹操與眾將上馬,作一個嚴陣出征的亮相。眾人齊聲高唱“運神機,陣擁貔貅,須要同心戮力,斬權臣,拂拭吳鉤……”邊歌邊走,舉著旗幟圍繞曹操和大將繞一圓場。唱至最後一句,擺成“斜衚衕”。鑼鼓敲起緊張的“急急風”,全場人員齊聲吶喊“威武”。曹操再在這威武聲中揚鞭打馬,率隊而下,您瞧,這一來整個的感覺就不同了不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