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敵的日軍沒有掩體,火炮也在之前南逃的過程中被炸燬或者遺失。面對復興軍的猛烈攻勢,日軍選擇南面方向猛攻尋求突破,北面則選擇防守阻敵。
短短不到半小時,日軍在南面為了突破,已經陣亡了兩千多人,至今依舊在組織進攻。
而復興軍在白刃戰面對日軍的人海戰術吃了人數上面的虧,要不是蔣光鼐率領殘部支援及時,艱難的打退了日軍的兩撥反撲,陣線早已被突破。
之後蔣光鼐接管了南面阻擊的指揮權,更改了作戰方針,不再選擇正面阻擊,而是選擇節節抵抗,不和日軍正面對抗。
以團為單位構築簡易陣地,利用機槍、迫擊炮消耗敵人力量,不直接接戰,一旦敵人突破一兩道陣線便果斷撤退。
面對復興軍的戰法,日軍只能以人命來填,一旦拖延的時間更久,被複興軍包圍之後他們不是全體玉碎就是投降而身敗名裂。
復興軍步步撤退距離車嶺山脈僅有三公里,日軍的反撲勢頭也更猛。
北面的佔據則是一面倒,哪怕是龍雲率領的部隊都是連續急行軍四十多公里,依舊壓著日軍打。
在速射火炮和榴彈炮的支援下,日軍已經毫無組織度,不斷的後撤。
此時的他們已經知道自身的處境——他們被拋棄了。哪怕師團和聯隊層面的命令下發時斷時續,更變得極快,中下層的日軍軍官依靠著自身的素質,他們依舊選擇頑強的抵抗和反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