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場戰鬥結束,但善後卻有些麻煩,拖家帶口的四百多名逃戶還好說,帶回濤洛鎮屯田就是了,補充屯丁人口于軍衛來說可是大好事,意味著增加收入。
但夜間李文鴦在寨內找到一座帶地窖的大糧倉,屯有粟、米、麥、豆等糧食六百多石,這可足夠劉儉麾下五個百戶隊三個多月的口糧。
另有精製白鹽與雜色鹽近七百引,約十四萬斤,相當於近年來濤洛鹽場一年半的產量;其餘騾馬、絲綢布帛、瓷器、茶磚、蔗糖等雜貨也值八九千兩銀子。
至於現銀加銅錢則不過四五百兩,少得可憐,武器鎧甲什麼的破銅爛鐵不值什麼。相對於這些,在劉儉看來最有價值的是申一斛繳獲自安知義隨身攜帶的賬本,以及與夏提舉、焦繼勳等人的書信往來。
這一戰雖是賺瘋了,可僅是鹽、糧加起來二十多萬斤,轉運就要四百多輛大車,短時間內根本運不回去,而沂州官府又注意到了羽山賊,說不定還會派兵進剿,屯放著慢慢處理是行不通的,到時大水衝了龍王廟,那樂子可就鬧大了。
經審問安知義的親隨家屬,得到的答案與劉儉早前猜想的差不多,夏提舉與焦繼勳暗中發運給安知義轉手,賺到的銀子六成充作鹽課稅銀,四成三方瓜分。
劉儉再根椐這個分配方式一對賬本確認,還真是差不多能對上,在濤洛鹽場產量每況愈下,越發賣不出價錢的時候,這倒也是個折中方案,可問題是絕對不合法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