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銀子的誘惑刺激下,次日劉儉帶著二弟劉吉、丁亙等十幾名軍餘、屯丁,找王公實登記造冊,再拿著公文去了一趟小皂墩百戶所,正式入籍為軍戶。
但官身戶籍清勾,還要一級級上報到左千戶所、安東衛,到時才有軍戶黃冊、腰牌下發,這十分繁瑣,不過三小旗兵額好歹是補齊了。至於李文泰、宋友明兩小旗,還是缺員狀態,有事臨時拉屯丁充數已成了習慣。
大明的軍戶,國初時規定三成兵員守城,七成下地屯田,每月每兵支給糧銀一兩五錢到二兩五錢不等,屯田所得糧食,須繳納六石餘糧上倉,作官軍俸糧,稱為賠納屯田子粒。
一般一家軍戶分到屯田十到二十畝,年歲收成好每畝能收一石五斗,能得十五到三十石糧。如果種的屯田多,上繳六石還能剩下二十多石糧,賣一點維持耕作的種子、農具、耕牛所需,若種得屯田少根本不夠維持生計。
原本父親在世,劉儉家有三個男丁,二弟未算作成年,分得屯田二十四畝,另外自行墾荒餘田有十畝,現在兄弟倆都入了軍籍,仍須種二十四畝,加上餘田去年都種了冬小麥,卻無力打理。
這日一早,劉儉站在田埂上舉目四望,二月間麥苗長勢良好,看著綠油油一片煞是喜人,但田間有點乾旱,也長了許多稗草,兼有大量飄蟲趴在苗株杆莖上啃食。
“哥!現在有了銀子,咱們僱人鋤草撒灰除蟲吧?這天氣看著還得澆水才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