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人類基本上不可能在巨行星上生存。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當時,人類已經掌握了在巨行星上活動的技術,最基本的技術,就是克服巨行星上的巨大重力場,而採取的辦法就是削弱重力場。至於巨行星上的其他惡劣自然環境,比如高溫與高壓,也很容易應對。只是,這類活動多半以科學考察為主,如果維持人類在巨行星上的長期生存,其成本將極為高昂,甚至比不上建造超級宇宙飛船。
在巨行星中,氣態巨行星又是數量最多的一種。
原因很簡單,如果巨行星是固體的,而構成的元素又以矽為主,那麼巨大質量所產生的內部壓力,足以使巨行星的外殼無法凝固,最終會在巨大的壓力下崩潰,分解成為眾多的小行星。
這就是說,只要對氣態巨行星進行改造,人類就能獲得幾乎取之不竭的能源。
當然,在幾乎任何一個恆星系裡,都有一顆、或者好幾顆氣態巨行星,連太陽系這類偏小的恆星系裡,都有足足四顆氣態巨行星。在一些規模巨大的恆星系裡,氣態巨行星的數量甚至在一千顆以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能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要素。
只是,能源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在人類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資源,特別是各種物質資源。
顯然,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改造“天鵝E”的氣態巨行星的時候,科學家發現,巨行星的內部融合反應生成了大量較重的元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