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手裡只有一個美軍步兵營。
隨著美軍大部隊陸續到達,羅林森堅持不懈的宣揚他的進攻理論,並且在各個場合抨擊巴拉姆的防禦戰略。
為了讓他進攻理論有市場,他還在竭力獲取聯軍司令的位置。
可惜的是,在這件事情上,連馬歇爾都不支援他,因為這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而是涉及到美以兩國的政治問題。
可以說,如果羅林森成了聯軍司令官,他肯定會立即發動進攻。
即便沒有成為聯軍司令官,他也在鼓動進攻,而且一再宣稱,巴拉姆是被中國軍隊嚇破了膽,所以不敢進攻。
到了十二月下旬,羅林森的吵鬧終於有了結果。
在以色列當局做出讓步之後,美國總統答應在年底前讓第四個師就位,條件是在年底前發動一場大規模進攻。
顯然,這不僅僅與中東有關。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美國向以色列施壓,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已經決定在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基督教聖誕節的前一天進攻伊朗,需要美以聯軍在中東發動進攻,牽制中國軍隊。
也就是說,美國總統批准的是一次規模有限的進攻。
問題是,到了羅林森手裡,規模就不是有限的了。要知道,他的目的是一路打到大馬士革,徹底擊敗敘利亞。
雖然以軍前鋒離大馬士革不到一百公里,但是這絕對不是一段很短的距離。
更重要的是,羅林森在中東戰場上發動的大規模進攻,肯定會對高加索方向上的戰局產生負面影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