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二零四零年之前,中國都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國,還是印度最大的商品出口目的地。可以說,超過三分之一的印度人與中國有經濟上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全球自然災害期間,只有中國無償為印度提供了大批抗癌藥物,還向印度派遣了醫療援助人員,幫助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可以說,在此之前,就算中印關係算不上密切,兩國的民間往來也足夠頻繁。
在投靠美國,與中國對抗的問題上,印度國內的很多民眾都持反對意見,並且因此導致在二零三八年之後,印度連續更換了七屆政府,平均每屆政府的任期不到一年,可是每屆政府都奉行親美政策。
和平時期,印度民眾無法影響到受家族控制的印度政局。
可是在戰爭時期,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只要中國軍隊攻佔了新德里,扶持一個得到民眾支援的親華政府,那麼印度政權的合法性就將受到考驗,誰也不能保證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印度民眾是否會支援前政府。如果民眾集體倒戈的話,那麼印度要打的就不是抵抗中國入侵的戰爭,而是一場大規模內戰。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戰略取向。
在制訂戰爭計劃的時候,牧浩洋就明確提到,要想長期佔領像印度這種國土面積達到三百萬平方公里、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佔領行動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承受巨大的軍事與經濟損失。別的不說,如果佔領印度全境,至少需要部署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而中國陸軍與陸戰隊的總兵力也就只有八十萬,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在海外部署一年的花費就高達數萬億元。真要變成這個樣子,中國不但不可能獲得戰爭紅利,還會被這場戰爭拖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