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只有動用轟炸機才能打擊印度本土南端的空軍基地與野戰機場,而轟炸機的出動效率遠不如戰鬥機,而且用來轟炸野戰機場,作戰效率更加高不到哪裡去,等於浪費寶貴的打擊力量。
結果就是,在十二日升空作戰的印度戰鬥機,多半是從南部地區的野戰機場起飛的。
當然,這也與美國的軍事援助有關。
按照美國軍事顧問團的建議,從二零四零年開始,印度就加強了野戰機場、以及臨時性空軍基地的建設工作,甚至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建造等級,使一些高速公路能夠臨時開闢成飛行跑道,此外還對民用機場進行了改進,使其能在戰時供空軍使用。這些措施,極大的提高了印度空軍的作戰靈活性。別的不說,印度國內有兩百多座民用機場,其中半數能夠支援戰鬥機作戰。如果把臨時開闢出來的高速公路算上,印度境內有大約八百多個可以供戰鬥機起降的場地。
要知道,當初日本本土總共也就只有兩百多處場地。
就算中國空軍的打擊實力有所提升,也很難在三天之內炸燬所有機場,而且很多機場根本不可能透過一次轟炸使其徹底癱瘓,因為很多野戰機場都有快速修復能力,印度空軍的工程部隊甚至能在較為開闊的平原上,用極短的時間開闢出可以供戰鬥機起降的土質跑道,從而提升抗打擊能力。
當然,經過三天的消耗戰,印度空軍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