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簽署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前,中國僅製造過當量為三百萬噸的氫彈,而歷史上最大的氫彈是前蘇聯製造的“恐怖的伊萬”,設計當量為一億噸,而試驗爆炸當量為五千萬噸。要設計一枚兩億噸級的氫彈,而且不能進行實彈試驗,只能完全依靠計算機,即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模擬核爆炸。
難點就在這裡,畢竟氫彈技術早就不算先進了。
為此,軍方徵用了國家計算中心的所有資源。即便如此,前期計算也要耗時半年,剛好能趕上火箭的研製進度。
相關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用在彈頭上的隔熱層。
日冕的溫度高達兩千萬攝氏度,能在瞬間蒸發掉人類已知的任何一種物質,而彈頭必須在日冕內部引爆,所以必須研製出能夠抵抗高溫的隔熱層。已知材料肯定行不通,唯一的辦法是對彈頭進行強電磁遮蔽,用強電磁場隔絕日冕裡的帶電離子,在彈頭周圍製造出一層絕對真空。
如何做到,那就是科學家的事情了。
不可否認,軍事需求絕對是科技進步的第一動力。
依靠軍隊的強制體系,很多在平時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也能成為現實,而且軍事化的效率遠遠超過了平常時期。
正是如此,中國在二零三八年做的事,成為了新一輪競賽的起跑點。
雖然參與這場競賽的國家都不承認這是軍備競賽,但是毋庸置疑,任何突破性的科學技術都會首先應用到軍事上,成為戰爭利器,而任何一個不想輸掉戰爭的國家,都會拼盡全力搶佔科技制高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