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在解體之前,前蘇聯沒能搞出蒸汽彈射器,很多技術問題都沒解決,而中國也沒有相應的技術積累。
二零一零年前後,第一臺國產彈射器問世。
也就在這個時候,海軍利用Yak-44的技術資料,著手研製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問題是,國產彈射器的效能沒有達到預期設想,不但功率沒有做上去,小型化工作也遇到了麻煩。
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後,海軍啟動了備用方案,即研製電磁彈射器。
這個選擇沒有錯,因為就算蒸汽彈射器搞出來了,也面臨著問世即落後的尷尬局面。重點研製電磁彈射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然到了二零二零年左右,即啟動第二種國產航母的研製工作時,仍然得搞電磁彈射器。從成本效益比的角度看,如果蒸汽彈射器僅是應急產品,只裝備兩艘航母,也很不划算。
只是,這樣一來,第一種國產航母的建造工作就要延遲。
正是如此,到二零一七年左右,即電磁彈射器的研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幾項關鍵技術被攻克之後,海軍才啟動了國產航母的建造計劃。
三年內,完成基本設計,已經非常不錯了。
要知道,美國“福特”級航母的設計工作用了七年。
為了不再拖延,海軍只能按照預先規劃啟動航母建造工程,即在電磁彈射器還沒有基本成型的情況下,就讓航母上馬。
由此導致的問題就是,電磁彈射器的研製工作必須嚴格按照計劃進度進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