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博茨曼手裡只有兩支部隊可以調動,即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而且這兩支部隊都有自己的戰線,不能完全調動。至少到十一月三十日之前,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無法參戰。
與之相比,黃峙博的兵力就顯得要充足些了。
在已經動用了四個集團軍的情況下,他手裡還有三個集團軍,除掉留在後面充當戰略預備隊的第二十四集團軍之外,還有第十六集團軍與第五十四集團軍。即便出於安全考慮,黃峙博得留下一個集團軍,用來應付東線或者西線上的意外情況,特別是美軍很有可能在西線發動大規模反擊,他也能動用一個集團軍來加強春川方向的進攻。這樣一來,在第四十七集團軍後面就還有兩個集團軍。
用有限的兵力去對付三個集團軍,顯然有點勉為其難。
問題是,不打的話,志願軍就能鞏固陣地。
以志願軍構築防禦陣地的速度,到十二月一日,至少能把防禦縱深拓展五公里,做好應付聯軍全面反擊的戰略準備。
盯住春川打,肯定行不通。
博茨曼不得不在其他方向想辦法,而且很快就發現了志願軍的問題。
說得準確一點,還是志願軍後勤保障上的問題。
當時,志願軍打通了兩條戰略鐵路線,分別從新義州到開城、以及從江界到元山,把每天運入朝鮮的物資總量提高到了十五萬噸,足以支撐七個集團軍作戰,剩餘的物資還能確保三百萬朝鮮軍民的日常消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