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後漢起,散落在河湟地區的一眾西羌部落就常與涼州漢人發生衝突,而當時朝廷派往涼州的地方官為貪圖軍功,多以殘酷苛暴之法對待西羌,致使西羌各部的反抗此起彼伏。
因此羌患也困擾了後漢百餘年,這些散落在河湟地區的西羌人逐漸取代北匈奴成為了後漢朝廷的第一外患。
他們不斷侵擾邊郡,甚至還曾深入內地,導致關隴地區時常處於戰火之中,雍涼二州的民生日益凋敝,使得後漢朝廷背上了嚴重的財政包袱。
雖然到了桓帝時期,在涼州三明段熲、皇甫規、張奐的連連打擊之下,涼州諸羌損失了數萬人口,持續百餘年的羌亂也終於接近尾聲。
但是後漢的氣數也同樣耗盡,天下大亂的時代從此到來,群雄並起、宇內板蕩,漢室若非出了個昭烈帝劉備,恐怕此時已然滅亡,可見漢室的衰微委實與百年羌亂脫不了干係。
固然西羌各部不復當年的盛況,但此時的涼州仍然居住著眾多羌人部落,如先零羌聚居在西海等地,勒姐羌、當煎羌散居在金城、張掖,燒當羌盤踞在西平郡一帶,此外還有封養羌、牢姐羌等小部落在各郡往來遊牧。
足見桓帝以後諸羌部族仍舊是涼州地界上不可小覷的勢力,其實近三十年羌亂依舊時有發生,只不過規模比不上以前罷了。
且近些年的羌亂出現了一個和以前迥然不同的特點,那就是此時的羌亂並非羌人自己單方面地作亂,而往往是被漢人軍閥刻意挑起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