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印度陸軍在1980年代裝備的反坦克導彈幾乎是蘇聯的AT系列的4、5型導彈,這些第一、二代反坦克導彈,不僅僅體積龐大、自動化程度低、射程近和抗干擾性能差,而且對付不了現代坦克裝置的新型複合裝甲等新型防護裝甲。於是印度陸軍開始著手自信研製“毒蛇”反坦克導彈。但和所有的印度自行研製武器系統一樣,“毒蛇”導彈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制導系統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儘管從1990年首次實驗開始到1997年,耗時八年,但是多個光電技術障礙一直沒有能解決,知道1997年9月9日,安裝了採購自法國的被動紅外熱成像導引頭的“毒蛇”才第一次試射成功。隨後1999年,“毒蛇”在ALH直升機上實現了系統整合,至2000年,裝置熱成像儀系統的“毒蛇”在野地測試時成功鎖定並摧毀了四公里遠處的一輛T-55坦克,從那之後“毒蛇”開始小規模生產。 2004年6月10日,“毒蛇”在海德拉巴發射場進行了最後一次成功試射,並年年底開始批次生產。 針對多數先進主戰坦克普遍綜合運用複合裝甲防護的特點,世界各國的先進反坦克導彈都是採用雙級串列式高爆戰鬥部,“毒蛇”也不例外,雖然仍為化學能破甲原理,但“毒蛇”的多級裝藥可有效對付多層裝甲防護。“毒蛇”的戰鬥部採用了先進的爆炸成形技術。兩個先炸的前置裝藥在主裝藥起爆前按順序起爆,前置裝藥的藥型罩材料採用了鉬,而不是常用的紫銅,這一點,是比較的先進的。在研製試驗中,前置裝藥的藥型罩材料採用了鉬的“毒蛇”的戰鬥部成功地擊毀了能有效防禦紫銅罩串聯戰鬥部的多層爆炸式反應裝甲。採用這種戰鬥部的“毒蛇”自然也就不是一輛8×8輪式步兵戰車薄薄的防護裝甲所能夠防禦的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