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事情還要回到唐代,回到永久燻燎著中國古代史的安史之亂的烽火前後。安史之亂,激發了許多感人肺腑的詩歌的產生,但它對文藝的觸動遠非僅僅如此。一場空前的離亂給唐帝國帶來的深重經濟危機,使得統治者不得不求援於糧鹽轉運,不得不給商人讓出了活動的地盤。商人的人數漸漸增多,他們的財富也漸漸積聚,其中有的人已能以自己雄厚的財力傲視官府。這就明顯地改變了社會結構:城市拓大,商市擴充,市民雲集。市民的娛樂方式,既不同於宮廷貴族,也不同於鄉間農民,根據他們的自然需要,以寺廟為基地的大型遊藝場所便應運而生。例如首都長安的大戲場,就與幾座大寺廟的名字連在一起。“長安戲場都集於慈恩,小者在青龍,其次薦福、永壽。”於是,莊嚴的佛像俯視著滑稽歌舞,繚繞香菸伴和著管絃絲竹,昔日靜穆的所在,經常是一片歡歌笑語。市民的審美口味,已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存在。
商人和市民選擇著自己的審美享受。他們既然有錢,就不惜出價來購買藝術享受的權利;王朝的衰敝和離亂又使許多宮廷藝術家外出謀生,成了迎合市民口味的藝人。這樣,市民發生了變化,藝人發生了變化,藝術也發生了變化。
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的藝人周季南、周季崇、劉採春,就與皇家宜春院裡的藝人有很大的不同。劉採春是周季崇的妻子,周季南、周季崇是兄弟,他們這個家庭戲班活躍在安史之亂之後,從經營方式到服務物件,都帶有明顯的商業傾向和市民性質。劉採春所擅唱的《望夫歌》中有這樣的歌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