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歌舞小戲是一種初步的戲劇形態。
原始歌舞和巫術禮儀的結合早在遙遠的古代就打下了載歌載舞的擬態表演的基礎;角抵從真實地比賽力氣和技巧,發展到在假定性的情景中的表演,使它漸漸向舞蹈靠攏,與歌舞融合,並把歌舞提升到非巫覡化的、表演假定性情節的地步;這樣,幾經聚合、鍛鑄,出現了由演員扮作人間角色、以歌舞演簡單情節的小戲。
文化史家或許會覺得,這些歌舞小戲比之於燦爛無比的唐文化未免顯得寒倫。然而事實上,它們本身也就是唐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巍巍唐代,收穫了熟透了的詩歌之果、散文之果、繪畫之果、音樂之果,也收穫了雖未成熟、卻也清脆可啖的小說之果、戲劇之果。
讓我們看看兩個比較著名的歌舞小戲。
1.《踏搖娘》
《踏搖娘》又稱《談容娘》,唐天寶年間的常非月曾以一首詩描述過這個歌舞小戲演出時的情景:
談容娘
舉手整花鈿,翻身舞錦筵。
馬圍行處匝,人簇看場圓。
歌要齊聲和,情教細語傳。
不知心大小,容得許多憐!
這個演員舉手整了整頭上的花鈿,就在露天劇場的戲臺上起舞了。觀眾是那樣多,不僅人圍成了圈,連騎來的馬匹也在場外圍成了圈。臺上的歌吟,觀眾大聲應和著;劇中的情緒,演員婉婉傳達。啊,這麼多觀眾向臺上傾注著自己的同情和愛憐,演員的心域究竟有多大,能不能容得下?——詩人面對這個場面不禁感嘆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