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宋永穆陵護陵使中官,羅銑。
這個名字淺淺地刻在了碑文之上,但這一長串官職名稱不是榮耀,而是一份難以承載的恥辱。
江聞沉默地看著這塊帶著器表土沁的碑文,眼前緩緩浮現出了一個江山動盪年代的縮影。
在南宋滅亡、蒙古入主的紛擾年代裡,有那麼一批被遺忘的人苟且地活著。
他們的故事並不複雜,也不壯烈,甚至陰暗委瑣到不可見人,歸根結底不過是一群徹徹底底的失敗者的故事。
在南宋流亡江南、定都臨安後,朝廷不稱“京師”而僅為“行在所”,帝后陵墓不稱“山陵”而僅為“攢宮”。因為在修陵之時,朝廷的修奉官曾紆說:“帝后陵寢,今存伊洛,不日復中原,即歸祔矣,宜以攢宮為名”。
故此,“攢宮”之名是戎馬倥傯之際的變通說法。
然而隨著北復無望,江南六陵業已經攢居了七帝七後,會稽山餘脈的上皇山下逐漸配備了大量的守陵人員,除妃嬪、宮女、宦官、雜役外,還有數百人的護陵軍常年駐守,自成一處小小的烏托邦。
無處可去的羅銑,便曾是這裡的一員。
但隨著蒙古人的馬蹄南下,踏碎了南宋偏安的美夢,厄運終究也降臨到了這片松柏參天、殿宇連綿、晝夜香菸繚繞,四時薦享不絕的莊嚴肅穆禁地之中。
掠奪和焚燒不過是順手為之,隨著守陵之人迅速流散,陵下最終只剩十幾名無力營生、肢體殘缺的中官太監留守,被元庭玩笑般地封為護陵使徘徊不去,在山腳下結廬而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