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夜不收”這個稱謂早在元代就有了,明代軍中的哨探或間諜依然沿用。
因為他們白天黑夜的在外打探敵情,晚上可能回不了營地休息,所以稱為“夜不收”。
它在各支軍隊裡又有其他別稱:墩夜、直撥、橫撥、遠哨夜不收、哨撥夜探、撥夜等等。
夜不收在各軍裡的人數不定。
比如山西鎮某營有1500人,其中夜不收52名,分為前後左右四哨,前哨21名,後哨11名,左哨10名,右哨10名。
戚繼光每營設有夜不收50名。
茅元儀講練軍編制時,每千總下設有夜不收6名,每中軍設有夜不收8名,每哨也有夜不收50名。
然而營制並不是都設有夜不收50名。比如山海關營只設有30名夜不收,喜峰口營有216名,而古北口營有夜不收400名。
這應當就是根據防區的實際情況,靈活應變的結果。
夜不收不僅在邊軍裡有,其他衛所、營兵中也有普遍設立。軍隊裡哪能少了偵察兵。
夜不收需要專門訓練,各路在春秋兩次進行操練,還要定期進行考核定級,測驗弓馬、膂力、膽氣、謀略等。此外還需要能熟悉山川地理,道路遠近險阻,善於書寫計算等要求。
夜不收的主要工作還是刺探軍情,參與作戰並斬獲敵人首級的情況並不普遍,同時也因為偵查任務的隱蔽性需求,出邊哨探的人數一般不超過10人,一旦遭遇敵軍,通常會被殺死、殺傷或者俘虜,因此他們的軍功KPI方式與其他兵種有些不一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