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雖柔解吐絲。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餘柏林看著那一副牡丹圖,閉門沉思許久。
曾毓以牡丹比喻餘柏林心中堅持。牡丹被人譽為天香國色,以喻餘柏林心中對文學不沾染塵埃的堅持。
但這種堅持再好看,再高潔,與人與國又有何用?只不過說起來讓人誇讚一聲而已。
棗花雖小,桑葉雖柔,但它們能結出果實果腹,能讓桑蠶吐絲製衣禦寒。我等讀書人,十年寒窗,不就是為了君王、為了黎民?
文人手中的筆,本來就是為了自己“平天下”的目的而磨礪。
餘柏林對牡丹圖和題詩觀想許久,終於茅塞頓開,走出迷障。
是他想岔了。
先別提穿越前後社會背景不同,就算是後世,文人手中的筆,又何止是消遣?
不過是後世多用白話文,其用來抒發自己目的的文章也是白話文罷了。國學那時候是國之瑰寶,是技藝,是修養,是藝術品。所以才會超脫世俗之上。
而現在,詩詞歌賦,都是世人慣用抒發感情的手段而已,並沒有後世賦予的諸多意義。
就像是後世放在博物館中嚴加看守的國之珍寶,在現在,不過是隨處可見的官窯花瓶,對於富貴人家,也就是插花擺設這一種用途而已。
餘柏林想通之後,以“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一句詩回贈。
曾毓見後,拈鬚微笑。
此番互贈,也在後世傳為佳話。
餘柏林在開啟心中桎梏後,行事更加雷厲風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