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到了讀書人耳中。倒沒有人嫉妒餘柏林得了敦郡王青睞,他們只覺得敦郡王是借餘柏林,來表示自己和德王的友好關係。
京中大部分讀書人都不是寒門,就算有寒門,在天子腳下耳濡目染,也有著幾分對政治的敏感度。
他們早就聽聞敦親王一門悍將,敦郡王突然“變異”,讓許多人都不敢置信。本就有不少人認為敦郡王只是害怕先帝對宗室的雷霆手段,估計自汙。
現在敦郡王這番話,是不是說明他老人家要奮起了?
那這還真是一件需要說給家裡,好好琢磨的事。
餘柏林這邊的話也傳到女校書耳中。她們則和更關注餘柏林所說不擅長一事,不由心中遺憾。
既然餘柏林不擅長此類詩詞,讓他為自己作詩寫詞,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說是現場作詩,實際上不是人人都有急智,能幾步成詩的。
所有來參加詩會的人,都是早有準備。
只要知道了去的地方和參加的人,寫的詩詞種類無外乎那幾種。所以詩會向來都是比存量。
餘柏林之前沒準備,只是因為他曾經寫過的詩詞都在腦海裡,不需要額外準備而已。
當第一關卡的時候,才子們裝作思索一二,紛紛呈上詩作,餘柏林也他們一樣,假裝冥思苦想一陣子,才交上自己的詩作。
因最後才選出詩魁,前面只罷落寫的不好的人,餘柏林、趙信、衛玉楠同時入選,並沒有分出高下名次。
而落選的人,有些羞愧,有些則憤憤不平,還有人當眾埋怨,不過是幾位妓子,哪有資格給他們評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