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時辰己近寒冷的午夜,警戒哨兵和二名護衛相隔丈餘,如同狩獵一般耐著性子,呈品字形靜靜潛伏在山腰處,崖頂敵兵綽綽人影和嘈雜講話聲清晰可辯。手腳凍的硬麻也不敢挪移一下,恐一時的大意暴露了自己,耽閣了軍機。
適才三人以秘密滲透戰術,潛行到崖頂,隱身巨石後刺探敵情時,已大致摸清了敵方的兵力,人數有二百左右,五臟俱全,裝備齊全,騎兵棄馬改步兵者有五六十人;有一百多名著盔甲重兵及盾牌手。另外,弓弩手、長矛手計有三十有餘人。規模是糧草護衛的二倍有餘,戰鬥力不可小覷。
蹊蹺的是,士兵們所持武器卻是刀槍劍戟,五花八門,讓人琢磨不透,領頭人是一名腰挎長劍,言行剽悍,雷厲風行的青年軍官。
直至戰後,三人才知其緣由,原來這支戍邊的隊伍,在鎮壓上次起義軍的武裝暴動中,損兵折將過半,朝廷便斷了其軍餉,欲將編制及番號撤消,作為兵源補充其它軍隊中去。
青年軍官眼見自己將寄人籬下,兵權被奪,心有不甘,動用了其家族的貴族背景,私自籌募了大量黃金作為軍晌,招募一些山中的散兵遊勇,失地的盲流充數軍中,並花重金疏通了關係,才暫時保留了編制,但失去了自己的駐地,只好配合官府機動遊蕩。故武器才五花八門。
這也是他急於立功,想給自己尋處立足之地,以圖東山再起的原因之一。誰說手下士兵素質形形色色,參差不齊,但充足而準時的軍餉和獎罰分明的軍規,使得士兵對其個人忠誠無比。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