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兩天看到很多人在討論武將或者文臣裡面誰比誰厲害這件事情,而且還動不動就把文武廟給抬出來扯一扯。
比如,你看看誰誰誰在武廟裡面,這最起碼是一個承認,你行你上啊。
但是在這裡面反對者又總是對這進入文武廟的人有所嫌棄。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這些人進入武廟不是因為他們能打,是因為他們忠心。
對於這兩種說法呢,其實都不算對,但也都不是錯。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前提啊。
那就是無論首要條件是忠心還是武略,能夠進入武廟他本來就是一種承認。
換而言之,你讓邢道榮進武廟,他就是再忠心他也是扯犢子。
同樣的道理,陸康對大漢忠心不?
歸化大漢的匈奴金家對大漢忠心不?
忠心的將軍多了去了,但是這些人他不是說忠心就可以進入武廟。
首先,本身能力很強這就是一個衡量標準。
但是他的准入機制單純就是因為很厲害?
那當然也不對。
進入文廟也好,武廟也好,從來就不是誰誰誰的治理能力強,誰誰誰在戰場上很能打那麼簡單。
首先我們也要知道,武廟不等於能打,文廟不等於賢臣。
他們是有一套屬於自己以及自己那個時代的邏輯存在的。
這也就是反對者所說的不純粹了。
首先就是文廟出現的時間是比較早的,比武廟早太多了。
東晉玩衣冠南渡之後,那一代權臣名臣王導就在金陵設立了學宮,這也是為了那山河破碎,衣冠南渡的東晉好好培養人才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