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雖然確定了李永清這麼一個特定的目標物件,也下達了相應的通緝令,但調查的重點仍舊在一定時間內傾向於那起在遠處找到一根頭髮的案件,以及最開始有關於李永清的直系親屬,李鳴德被害案。
李永清仍然在逃,但能夠用以指控殺人的證據並不明確。頭髮的位置距離犯罪現場很遠,僅僅是肖自銘透過一些尚未被認可的犯罪心理學原理追溯的地址中的一處,解釋為巧合完全可行。至於偽造住院的證據,也最多隻能表示李永清的不在場證明不能明確,有犯案的動機和可能性,沒有現場蒐證的結果,自然也沒有法庭指控的工具。
即使李永清真的被緝拿歸案,在當時專案組相關人員的推斷當中,他也不一定會踉蹌入獄。正因如此,專案組在不斷催促各地通緝資訊釋出的同時,也在竭力的把所有被歸檔的案件與李永清這個人聯絡在一起。
只可惜那個年代的檔案資訊登記並不全面,包括一些交通工具的出行記錄都並未實名,監控的天網也尚未鋪開,已有的大部分監控攝像頭笨重又不清晰。李永清本身又是自由職業者,從這個角度根本找不出行動軌跡方面的任何一點蛛絲馬跡。
可在鑽研這位犯人許久的肖自銘眼中,他卻對這位老朋友可能表現出的破綻有著異樣的見解。
情緒化,同情感,義憤填膺。
肖自銘是最早一批將犯罪心理學的原理納入調查範疇的警官,他雖然在警校期間並未有這種課程的系統化普及,但在職期間,他就私下裡聯絡請教了不少開始進行相應研究的心理醫生或學者。當時的肖自銘,在警界稱得上是犯罪心理學的一位最真誠的崇拜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