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收到王淑儀的信張素芳都會看好幾遍。
透過好朋友的來信,她也夠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
她開啟信紙開始寫信,告訴好朋友這段時間寧城發生的事情,寧城也在一天天變化。她想,這些變化吳敏和王淑儀知道了一定也會很高興吧。
紡織廠建起來了;機器也要買回來了;明星電燈公司開始供電了,王淑儀家所在的下南街馬上就要通電了,寒假回來不怕打黑摸了;今天她學騎腳踏車了;細妹摔田裡了;在南橋村遇到席姐姐了;寧城還要修公路了;等以後通了車,她就坐著汽車去省城找王淑儀。
林林總總,事無鉅細,想著什麼就寫什麼,就像當初她們在一起的時候,說起這些八卦訊息就嘰嘰喳喳,沒完沒了。
張素芳一邊寫著嘴角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看信和寫信都是最美好的時刻。
張細妹知道四小姐在寫信,沒進來打擾她,自己搬了個小凳子在屋簷下做針線活。
大少奶奶陪著二娃午睡,二少奶奶出去打牌去了。
院子裡很是寧靜。
張細妹也很喜歡這種寧靜。
沒有鄉下的雞飛狗跳,沒有人來催著她做這做那,也不用擔心看誰的臉色,誰會打她的主意。
在這裡,張家的人對她都很好,沒有把她當外人,當傭人。而是當妹妹。
三少爺就說了很多次,我是你三哥,不要叫我少爺。
可她覺得不能壞了規矩,所以還是叫著少爺。
家裡人都對她好,她也不要懂得感恩。
平時的家務都攬下來了,她還要給家裡每個人都做雙鞋墊。她要表達她的心意。
張細妹嘴角露出滿意的微笑,開始飛針走線。
“張素芳,拿信。”
門外有人喊。
張細妹知道是郵差送信來了,連忙小跑著去拿信。
現在給小姐寫信的除了吳小姐就是王小姐,小姐收到她們的信很是高興,她也替小姐開心。
張細妹接過信,“郵差大哥,謝謝你喲。”
“不客氣。”
送走郵差,張細妹看信上的地址是省城,就知道是王小姐寄來的。
她已經學會了不少的字,這
連忙拿進去給張素芳。
見張素芳還在埋頭奮筆疾書,就沒打擾,輕輕把信放在案桌上又退了出來,繼續坐在屋簷下繡鞋墊。
張素芳把兩封信都寫完了,抬頭一看,桌上放著一封信。
定是細妹拿進來的,自己太專注了,她什麼時候進來的都不知道。
拿起信看,是王淑儀寫來的。
連忙拆開來看。
信裡說學校新來了一位老師,是她沒想到的向先生,很是驚喜。
不過想想也不意外,向小姐一直在省城,早晚會碰面的,只是沒想到現在又成為了她的老師,讓她們再續師生情緣。
王淑儀說她現在和向先生的關係好得很,比其他人都好,因為向先生以前就是她的老師,自然比別的同學要關係密切些。
向先生還帶她去逛了好多名勝古蹟,她也請向先生去姑姑家裡做客………
張素芳也很高興。
她也很喜歡向先生,喜歡聽她講課,喜歡她的爽快耿直,也喜歡她的勇敢……
只是她沒有機會聆聽向先生的教誨了。有點遺憾。
不過好朋友能繼續聽她上課,張素芳同樣感到開心。
在信裡王淑儀還告訴張素芳,她在學校參加了青年讀書會,現在她才知道當初二哥他們聚在一起學的什麼,讀的是什麼書,更巧的是二哥現在是讀書會的幹事,管著她呢。
她說她現在知道了很多革命的道理,眼界也比以前開闊了不少。
而且她也不跟二哥嘔氣唱反調了。
看來王淑儀也成熟了不少。
省城真是一個鍛鍊人的地方。
她說她也想把她看過的書給張素芳看,只是不方便寄回來。
她說等她放假的時候帶回來送給張素芳。
看到這裡張素芳笑了。
以前她們看到好的書或者喜歡的都會向彼此分享。
淑儀還保持著這個習慣。
王淑儀還說:“素芳,我沒想到你能去教工人們讀書識字。去熟悉工廠的情況。
不過這也不意外,從之前你帶細妹回來的行為來看,你也是個有主見很勇敢的人,並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樣文靜軟弱,你比我們兩個都厲害,我還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你已經參與實踐了。先生曾經提倡要扶助農工,我看你已經完成了。
我們都得向你學習呢。”
對王淑儀的玩笑話張素芳並沒放在心上。
自己做的這些小事那裡算得上是扶助農工了。
王淑儀:“素芳,你肯定對我的話不以為意,但是,我是說的真心話,我們三個雖然在不同的地方,所學所經歷也不一樣,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一齊努力,努力為成為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像向先生說的那樣,為這個新的時代做出自己的貢獻。素芳,你要堅持,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有意義的事情。”
好朋友的信每次都能讓張素芳激動,王淑儀說的話總能她讓感覺到一股力量。像有一團火在心中燃燒……
王淑儀和吳敏追求自己的理想離開了寧城。
而留在寧城的自己也要好好融入這個時代,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教工人們讀書識字是有意義的事情,以後進工廠去上班,也是有意義的事情……
希澤說了,工廠裡會計的位置給她留著的。
到時候他們夫唱婦隨一起上班下班,經營好紡織廠,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吧。
這天吳希澤和張季賢正在碼頭上找吳廣輝說去重慶的事情。
因為根據漢口那邊公司發的電報,機器這兩天應該到了,他們得去重慶接收,再運回來。
吳廣輝正坐在茶館裡喝茶,碼頭上有啥事情自然有手低下的人來稟報。
聽完吳希澤的話吳廣輝:“明天去,我和你們一起去,船我來安排。”
吳希澤:“伯父,最好單獨包一艘船,我母親也要去,還有岳母和素芳……”
“她們去幹啥,未必這機器運回來還看不到嗎?要攆到重慶去看…”
吳希澤:“不是。家母和岳母是想去重慶置辦一些東西,這婚期將近,有些東西寧城的不合適,家母看不上,這去省城又不方便,所以就趁著這次機會去重慶挑選,我也想帶素芳去看看見識一下。”
吳廣輝:“好,我曉得了。不就是去準備聘禮和嫁妝嗎?儘管去,拉一船回來都可以……一條船不夠,再喊一條……還有哪些要去?”
張季賢:“夠了夠了,我們家就我,我媽,四妹和二嫂,都是些女眷,所以我們單獨包一條船,不和那些貨物和其他人打擠。”
“嗯,曉得了,希澤,既然你母親和親家太太要去,少不得你趙姨娘也要去湊熱鬧,我這就喊人去準備船。”
轉頭朝外頭喊:“來個人…”
馬上就有一個穿短打的老么進來了:“大爺有啥吩咐?”
“去,喊老六準備條船,明天去重慶,不要裝貨的也不要載其他人,收拾乾淨點,有女眷。”
“曉得囉。”
老么答應著轉身出去了。
跟著又進來一個吳家的僕人,走得匆匆忙忙的,滿頭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