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芳:“那你進城了一定給我帶個信,我也去看看師母,我都好久沒去了。”
“我曉得,你忙嘛,忙著準備嫁妝對不對?”
張素芳臉紅:“席姐姐,你也曉得了。”
“怎麼會不曉得,吳家和張家聯姻,整個寧城都曉得喲。”
席大姐打趣道。
“看你說的。”
“我沒說錯哈。張小姐,恭喜你喲,我也沒啥送你的,等你出嫁的時候,繡兩副枕套給你添箱。我已經繡好一副了,你看看喜不喜歡?”
張素芳沒想到席姐姐還給她準備了嫁妝。
看著她從箱子裡拿出一副鴛鴦戲水圖的枕套來。
張細妹:“哇,好漂亮。”
張素芳:“席姐姐,太謝謝你了,我都不好意思了。”
“有啥不好意思,我也只會做這點針線活。你不嫌棄就好。”
“什麼叫只會,你這繡工可要有點人來趕喲。我喜歡得很,怎麼會嫌棄。”
“你喜歡就好。另外一副我準備繡花好月圓,祝福你和吳少爺幸福美滿。
唉,眼看著你們一個個都長大成人了…
那時候吳少爺一個,你哥哥一個,還有吳敏她哥哥一個,經常來找我們大少爺,都是席姐姐長席姐姐短的喊,我這心裡呀可高興了,看著你和吳少爺能成為一家子,我這心裡更高興。
唉,也不知道我們家少爺和小姐什麼時候才能辦喜事。”
席姐姐的話讓張素芳想起了遠在廣州的文海哥哥,益銘哥哥,還有吳敏。
還有省城的王淑儀。
思念之情不禁湧上心頭。
吳希澤和張季賢陪著李師長在樹下聊天。
其他的人在壩子裡騎車玩。
那輛掉田裡的車已經被李師長的手下打整乾淨了,現在也被他們騎得飛起跑。
李師長:“我聽說你們兩個年輕人很有遠見呀,曉得開辦紡織廠,從手工業轉為機械化…”
吳希澤:“李師長,你過獎了,我們家裡本來就是搞這個的,而我和季賢又是去學的這個,回來也算是學以致用,並不比別人有多少遠見,這些紡織廠在省城可是早就有了。”
李師長:“嗯,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機械的東西都要時興起來,你們能夠走在前面,可見眼光匪淺。不然怎不見別人開始幹呢?”
“我們也是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好在家裡有點底子,再加上寧城諸多叔叔伯伯支援,不然我們也撐不起來這個場面。”
李師長:“你伯父可是沒少在我面前誇你們,我還說那時候見見你們,沒想到今天咱們以這種方式見面了,你們兩個果然是一表人才,我就喜歡和你們這樣的人打交道。”
張季賢:“李師長,你是軍人,我也很佩服你呢,這麼年輕就是堂堂師長了,如果不是我爹攔著,我也去投考軍校去了,現在還覺得遺憾呢。”
李師長:“那你幸好沒去,要去了,那這紡織廠怎麼辦呢,當兵打仗是我們這些軍人的事,你們學了技術和本事就好好地搞民生經濟,術業有專攻嘛。”
張季賢有些無奈道:“現在也只有這樣了。”
“年輕人,不要這樣嘛,我看好你們囉,你們不僅要辦好這第一家紡織廠,以後還要辦更多的廠,什麼印花廠,絲綢廠,服裝廠……”
張季賢:“我們可以嗎?”
“怎麼不可以?寧城有這個基礎,你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發揚光大嘛。”
吳希澤:“謝謝李師長鼓勵,我們一定好好努力。以後還要請李師長多多關照。”
“好說好說,以後有啥事儘管來找我,只要我在這寧城一天,就能管一天。”
這可是實話,沒有提虛勁兒,他現在是這裡的最高長官,說是一方諸侯也不為過。
“謝謝李師長。”
“謝啥子喲,我也希望多點你們這樣的年輕人來搞實業。
你們有文化有知識,懂得利用先進的東西。
就拿這腳踏車來說吧,就很方便。
我早先怎麼沒想到呢?不行,我得也去搞幾輛來,進城傳個信什麼的比坐滑桿要快很多,在沒有通汽車之前,這腳踏車是很好的代步工具,靈活輕便又快捷,在這土路上跑也沒問題。
嗯,回去我就發報讓人給我定個十輛二十輛送過來,搞個腳踏車通訊班。你們在哪定的?省城嗎?”
張季賢心想:不愧是李師長,一下就十幾二十輛,我們這兩輛都是下了好大的決心才買的。
“我們自己從漢口帶回來的,還給了不少運費。不過的確很方便,我們也是想著以後出門辦事快捷一點,從廠裡去碼頭,去南門的市場,甚至騎著去鄉下收購棉花都可以。”
“嗯,是不錯。考慮得很周到。”
吳希澤:“這也是沒辦法,先買腳踏車來用用,總你可能天天坐滑桿嘛。”
張季賢:“也是寧城沒得公路,要是有啊,希澤還要買汽車呢。”
李師長眼睛一亮:“哦,買汽車幹啥?”
吳希澤:“當然是運輸囉,你看現在我們不管是原材料的運輸或者是成品的運輸都是靠人力。靠那些挑夫一擔一擔一挑挑的挑進來又一擔擔的挑出去。
這樣來回在路上花費的時間很長。市場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有時候等你挑出去價格就變了。
要是有公路買大卡車來運輸。
那樣的話,從這裡到省城也就一兩天的路程。而且還裝載得多,可依靠人走路,快則一週慢則十天才到。
我們紡織廠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那我當然也希望運輸能夠實現機械化,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迴圈。
這樣我們生產出來的棉紗和布匹才能迅速的運出去佔領市場。
就好比李師長你打仗一樣,要講個兵貴神速。晚了黃花菜都涼了。”
“嗯,說得有道理,我告訴你們,這公路要修了。”
突然聽到這個訊息,兩人還有點不相信。
吳希澤:“之前在省城是有聽說要修公路,但是不知道等到哪個猴年馬月?李師長現在真的要修嗎?”
李師長:“嗯,不騙你們,這修路呀是最迫切的事情之一,我也希望能夠早點通車。
所以我已經開始行動了,看到沒有,那兩個在騎腳踏車的人就是我請來的專家,今天就是帶他們出來看看這附近的地勢的。我先修寧城到樂城這一段,樂城到省城這一段有其他人負責,到時候兩條貫通就行了。”
“哎呀,太好了,李師長,我聽說你來寧城後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舉措,籌建電燈公司,修葺學校,拓寬道路,修城牆,修河堤,沒想到這公路也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我都有點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了。
等公路修好,我們紡織廠第一個買卡車。不,還要買客車來跑客運,讓寧城的人也能多去省城見識,和省城的距離越來越近,這樣我們寧城的經濟發展才能緊跟著省城。”
李師長:“我就說沒看錯你嘛,我就說修個公路,你就想了這麼多,不愧是喝過墨水的人,點子就是比普通人多,眼光也比普通人長,腦瓜子靈活。”
“李師長你過獎了,難得你平易近人,跟我們又談得來,我才大著膽子說這些想法,這些我連我爹和伯父他們都沒透露過,就怕他們說我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