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倒也很是穩妥。
奉上茶水之後就規規矩矩地站在張仲賢身後。
張伯賢開口:“晚輩惶恐,老太爺大駕光臨,蓬蓽生輝…”
吳老太爺擺擺手,“這些虛頭巴腦的話就不要說了,你我兩家既是近鄰,又頗多淵源,兩家既有生意往來,而且孩子們也都是同窗好友,不要太生疏見外。”
“老太爺說的極是…”
老太爺打量了一下四周,“家裡其他人呢。”
“家父家母和三弟回鄉去了,等農閒了再回來。今日廟會,賤內帶著舍妹和孩子去上香去了。”
“哦…”
吳老太爺點點頭沉吟不語。
好似在考慮什麼。
吳希澤:難怪沒看到四妹的人影也沒聽到她的聲音。原來出門了。不過這樣也好,避免了尷尬。
他現在心頭好緊張好忐忑,既充滿了期待,也滿懷擔心。
這樣子看來,四妹不在還好些。
他看著老太爺,心裡暗暗催促,阿公,來都來了,還是說吧,說吧。
吳老太爺還沒開口,張伯賢先開口了,“承蒙老太爺看重,有什麼差遣,差人來說一聲,晚輩定當盡綿力,怎敢勞煩老太爺親自來…”
二嫂:吳家財大勢大,出力跑腿的人也多,有差遣也輪不到我們呀。
果然吳老太爺說道:““呵呵,我早就不問世事,也沒什麼要差遣的…”不過這件事對你我兩家來說都是好事喜事,老朽走一遭也沒什麼。”
好事,喜事?
兄弟倆對視一眼摸不著頭腦。
喜從何來?
張家兄弟沒有開口問是什麼喜事。
既然老太爺來了,肯定會說的。
只有二嫂隱隱猜到一點。
她不由得看了一眼坐在對面的吳太太和吳少爺一眼。
吳老太爺放下茶碗說道:“今天來,是為我這侄孫吳希澤向你家提親的。”
張伯賢:“提親?”
張仲賢:“可是我四妹?”
二嫂腹誹:你還有另外的妹妹嗎?
吳老太爺:“呵呵,正是令妹素芳小姐。”
徐氏拉著吳希澤站起身說道:“令妹聰慧賢淑,犬子希澤心儀令妹,特地請老太爺來做媒,你我兩家結為秦晉之好…”
吳希澤趕緊彎腰拱手:“請兩位兄長成全。”
慌得張伯賢和張仲賢連忙站起來還禮:“吳太太,吳少爺…這…”
兄弟倆沒想到:吳老太爺登門拜訪居然是來給四妹提親的。這真是有點受寵若驚呀。
正如吳老太爺自己說的,他早就不問世事了,今天卻為了吳希澤這個侄孫的婚事,親自登門拜訪。
可見對吳希澤的事情很上心,也是非常看重自家妹妹。
而且吳太太和吳少爺都親自來了。
可見他們的誠意。
張家兄弟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很惶恐。
高興是自家妹子有人求娶,而且對方家世人品都很不錯。
且不說吳家,就是吳少爺本人也是儀表堂堂,跟自己妹妹算是很般配。
惶恐的是自己只是兄長,哪做得了主,能做主的只有老爹。
張伯賢:“舍妹的人生大事,還得由父母做主,我這就帶信請他們進城來……
二嫂提醒道:“大哥,不用帶信,明天大嫂就要和四妹回鄉下去,她回去先給爹孃說一聲。”
吳希澤:“啊,四妹明天就回鄉下去了?”
二嫂:“放了假回去耍幾天,要回來的,要回來的。”
吳希澤前不久來過家裡,二嫂對他印象不錯,而且能夠跟吳家結親,對自家也是好處多多,雖然不是北辰街的吳家,而是東門吳家。
所以見吳希澤問,就連忙出言安穩他,說幾天時間四妹就回來了。
吳希澤:“那不如這樣,我和她們一起回去,我親自跟伯父說這件事。”
張伯賢:“這…這…”
吳希澤:“我也是季賢的同學,我早就想去鄉下看他了,我也有事情要跟他說,現在正好,張大哥,你就答應了吧。”
張伯賢看看吳老太爺,老太爺點點頭,“就讓希澤走一趟吧。也顯得我們的誠意。”
徐氏本來想說等到張家父母回來了再說,見老太爺開口了,也不好反對。
這個“我們”顯然也把北辰街吳家包含在裡面了。
這,這真的是很有誠意呀。
看來吳少爺是真的喜歡自家妹妹。
這是要親自去向老爹提親呀呢。
張伯賢如果再猶豫那就不識抬舉了,連忙說道:“那好,明天八點在西城門口等。我陪著吳少爺一起回去。”
吳希澤:“張大哥,我一定準時到。還有,不要叫我吳少爺,叫我希澤吧。”
“哦,好,吳……希澤。”
幾人告辭離開。
吳希澤把吳老太爺送回家。
“阿公,謝謝您。”
“呵呵,這八字才剛剛一撇,能不能成還難說哦。”
“也多謝阿公給我機會。”
“呵呵,你以為阿公不知道你想的啥,不就是想跟素芳多接觸嗎?現在的年輕人都時興自由戀愛,呵呵,阿公懂的。希澤呀,機會給你了,你自己好好把握。
”
“嗯。”
吳希澤點點頭。
透過之前跟四妹的接觸,她對自己並沒有反感。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吳希澤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贏得四妹的芳心,而不是依靠阿公的威信和吳家的家世。
——————
—————
話說一早張素芳和王淑儀他們就在西城門碰頭結伴而行去廣德寺上香。
廣德寺在城西的臥龍山腳下,離城還有十幾里路。
席氏和大嫂帶著孩子坐滑桿。
席氏是因為腳的原因走不得遠路。
而大嫂是因為拖著兩個孩子。
張素芳和王淑儀她們覺得兩個年紀輕輕的坐滑桿不太好,又不是七老八十,所以她們兩個就跟在抬滑桿的後面,一路說說笑笑看看沿途風景,到也不覺得累。
一路上看到敲鑼打鼓揹包拿傘的香客排著隊,絡繹不絕地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廣德寺香火鼎盛,是因為它悠久的歷史和在川中的地位。
它不僅是曾經的皇家禪院還主領川黔幾十座廟宇。
唐朝的時候,一代高僧克幽禪師來這裡主持,把寺廟進行了擴建。
說起這克幽禪師也大有來頭。
廣德寺歷久不衰,屢受帝王器重,除了高僧克幽禪師的德行外,還與他的身世密切相關。克幽乃唐王朝宗室,是唐中宗的孫子、唐玄宗的侄子。
他的父親入蜀地為官,擔任寧州治下的長江縣令,他跟著入蜀地。
他幼年苦讀經史,立志進入仕途。不意體弱多病,常被惡疾纏身,為了解脫痛苦,決意出家修行。病情稍好,即到成都淨居寺,拜謁無相大師金和尚,請求皈依佛門。金和尚為禪宗八代高僧,世稱“東海大師”,察其意誠,求佛意志堅定,言語相投,樂意收為門徒,取名“無住”,隨即為他剃度,受了“具足戒”,並口授釋家修行心要促其禪悟。時年25歲。無相為了讓他虔心深造,派他到彭縣白鹿山結廬居住,使其清心寡慾,凝神靜悟。他潛心禮佛,養性修真,十年面壁,禪定大進,終成一代高僧,後派他到廣德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