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由中國軍隊主動發起的淞滬會戰在戰略上是成功的,那就是以上海的戰火轉移華北華中的壓力,從抗戰的程序上來說,這一個戰略意圖也是實現的了。
但是在戰術運用上卻是和一二八淞滬抗戰大相徑庭,指揮呆板,兵力調動緩慢,兵力不夠集中,變成添油戰術,對於戰爭的走向缺乏預見性和有針對性的部署。
等到日軍登陸杭州彎,迂迴包圍中國軍隊側翼的時候,校長又應對失措,甚至還寄希望於國聯出面調停,遲遲不願作出撤兵決定,直到4天后面臨全線崩潰、全軍覆沒的時候,他才下令在上海作戰的部隊全面撤退。
撤退失機,倉皇下令,最終造成兵潰如山倒的局面,付出了非常巨大的不必要的傷亡
那位校長在後世的歷史上就有過戰略上的高手,戰術上的矬子的評價,甚至後來的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的史迪威將軍還曾經嘲諷他的戰術指揮水平頂多只能指揮一個團。
但是目前周文不可能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而且在這種高級別的軍事會議上也輪不到他一個上校出來大放厥詞。
會議最終決定由十九路軍第60師一個旅從真如調防到蘊藻浜北面的寶山和吳淞炮臺一線,防止日軍攻擊吳淞炮臺。
並將第61師和第78師全部投入目前的閘北至蘊澡兵前線,加強防禦,嚴陣以待。
但是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指揮部手裡的預備部隊只剩下第60師的一個旅在真如,從路徑上來說,只能及時顧及到閘北和江灣一線,再遠就有點兒鞭長莫及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