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從八月十五中秋節,大清王師在瀋陽誓師發兵,到九月十一,攜帶大量包衣阿哈的中軍抵達通州,在路上一供走了二十六天。
其實清軍騎兵的推進速度很快,可以用風馳電掣來形容,每日進兵百里毫無問題,關鍵在於包衣們都是靠兩條腿來入關的,根本快不了。
此番皇太雞命令十一萬五千包衣隨軍出征,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在攻城的時候讓其填平護城河,為大軍鋪路。二是要以戰養戰,進入畿輔地區要收割蠻明的莊稼。
每個包衣都攜帶了鐮刀和麻袋等工具,只要見到沒收割的莊稼,便可以下地了,他們在關外乾的也是這活計,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不用自己種,到了時間就來蠻明的地裡收莊稼,當真是一件輕快事了。
往後等大清得了天下,他們說不定還能分到些土地,繼續給旗主們當佃戶也是心甘情願的。
只不過隨著他們從喜峰口進入關內,情況似乎有了些許變化。
在永平府那邊還好,近半莊稼地還沒收割完畢。
但到了順天府之後,包衣們看到的情況便截然不同了。
從忠義中衛開始,經東勝右衛、營州右屯衛、營州後屯衛,直至通州城外,這一路的莊稼大半被收割了,即便沒割完的,也被大火給燒掉了。
留給大清王師的就是一片焦糊,冒著青煙的田地。
若是不攻下幾處要地,幾乎得不到任何補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