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6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後梁軍隊撤退到淮河邊,爭先恐後地按照木牌指示蹚水渡河,結果超過半數的人員被淹死。

淮南軍把後梁士卒的屍體收集起來,在淮河邊築為京觀。

淮河成為朱溫集團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朱溫無法跨越,朱友貞同樣也無法跨越。

朱友貞的這次徵淮行動,在歷史上只留下了寥寥數言,卻反映出後梁內部詭秘的政治博弈。

最直觀的,就是這次軍事行動的規模,只有區區一萬人,相比起朱溫時代動輒十餘萬的大手筆,朱友貞的這次動作簡直太過寒酸。

朱友貞有他的苦衷。

首先,淮南並不是後梁現階段的首要戰略目標,非核心利益所在。後梁的最大威脅來自北面,首要敵人是河東李存勖。

其次,後梁的精銳力量基本握在楊師厚手中,朱友貞徵調不動。

朱友貞與楊師厚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在朱友貞的內心深處,後梁帝國的最大敵人不是李存勖,而是楊師厚!這一點可以在不久之後得到應驗。

第三,朱友貞在後梁的威望是很低的,不僅是楊師厚,很多握有實權的人都是口服心不服。朱友貞的皇帝寶座坐得並不安穩。

所以,朱友貞急需樹威,急需培植自己的隊伍,急需收繳權力。在這個基礎上,沒有背景、沒有根基、沒有實權的“三無產品”,降將王茂章,自然就是朱友貞的首要感化、拉攏物件。

新君即位,透過戰爭樹立威望、收繳權力、培植隊伍,這是一般常規操作。為何要把矛頭對準淮南?畢竟後梁與淮南集團已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保持了相對和平的狀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