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卿要過那首被當做證據的詩作,拜讀一番,笑道:“小仇只說了‘六臣’,隻字未提當今聖上,更沒提朱溫。把皇上比作朱溫,這話是您說的。”
方回臉色大變,急忙奪過證據,將其撕得粉碎,“跟他鬧著玩兒呢,別當真啊。”從此不敢再提告官一事。
“賀壽詩事件”就這樣平息了,仇遠的這首詩也因此失傳,只留下“姓名不入六臣傳,容貌堪傳九老碑”一句。
雖然作者仇遠本意並非用典“抬棺六臣”,但方回一聽“六臣”就炸毛,認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後人對“抬棺六臣”的鄙夷和唾罵。你才六臣呢,你全家都六臣!
還有一個小故事:
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在其詩作《王官谷》中有云:
“視彼六臣流,恥與冠裳列。”
顧炎武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朝滅亡,滿人入關的時期。顧炎武潛心鑽研救國之道,撰寫《天下郡國利病書》等著作,沒等成書,明朝就滅亡,清軍南下,其母絕食殉國,留下遺書,命顧炎武不得做滿清的官。
顧炎武身負國仇家恨,積極投入到反清復明的大業中。失敗後,開始了漫長的逃亡生涯,在此期間,顧炎武攜帶的行禮幾乎全是書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顧炎武學識淵博,卻秉承先人遺命,誓死不做滿清的官。康熙十三年,好友們舉薦他出仕做官,他回信道:“刀繩俱在,毋速我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