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隋後,運河修成,北起幽州,過洛陽、揚州,南至蘇杭,一應貨物,無論大小宗,大多自水路而運,陸路反倒越發地少了。
大運河乃南北要道,每日運河之上船隻無數,大運河雖然修成不過二十載,但就在這短短的二十載間,漕運已漸漸成了氣候。
運河其長千里,途徑州縣數十,北段以東都洛陽為中,而過了濟州後,便是以揚州為中,因此漕運最為繁盛的自然也是洛陽與揚州兩處。
在揚州,船行靠水吃飯,便是漕運的主幹,而隨著船行大興,船行所凝聚不止是河船,還有船工,以及上萬來往各地碼頭挑運的苦役腳伕,故而船行在揚州很有幾分勢力,仙娘這麼說倒也在理。
至於鹽幫,那便更是如此了。
“自古煮鹽之利,重於東南,而淮南為最。”
淮南臨海,自西漢吳王劉濞封於廣陵時,便煮海為鹽,乃有鹽場,而吳王劉濞憑藉這淮南之地,便敢興軍北上,與朝廷作對,靠的便是鹽利給他的底氣。
淮南鹽場,至今已有千載,而天下產鹽州郡雖不少,但鹽質最上,年產最豐的卻莫過於淮南了。
天下之重,無出鹽鐵。
而與鐵相較,鹽更顯暴利,煮鹽之利,財或累萬金,利或達十倍,“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一說絕非虛言。
西漢之初,國力疲敝,故自西漢以來,因鹽之巨利,鹽業大多官營,以豐國庫,而自隋開皇三年以後,國庫豐實,官府便將鹽利放歸民間,不以官營,亦不徵鹽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