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章 經典的永恆綻放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凡訓蒙,須講究。

詳訓詁,明句讀。

註釋

蒙:蒙童,古時指剛入學的兒童。

訓詁:用一般人能理解的話來解釋詞義。

句讀:指語句中的停頓,短的停頓叫做“讀”,長的停頓叫做“句”。

凡是教育剛入學的兒童,一定要講究教育的方法。把每個字用一般人能理解的詞句講解清楚,使學童讀書時懂得原文的停頓。

心解

循序漸進

這四句話說的是兒童在啟蒙階段的學習內容和步驟。啟蒙教育對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說:一個人小時侯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生都會起作用的,因此《三字經》認為“訓蒙”“須講究”,而這一階段孩子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訓詁和句讀。

古代的兒童入學後,首先接受的是識字教育。識字的主要教材就是“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可以看到,古時的兒童搖頭晃腦地跟著夫子讀《三字經》,反映的就是這一階段的情況。當兒童“能識兩千字”時,老師就開始“講書”了。“講書”就包括訓詁和句讀兩部分。所謂“訓詁”,就是解釋詞義的方法,也叫“訓故”、“故訓”、“古訓”、“解故”、“解詁”,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詞義叫“訓”;用當代的話解釋古代的語言叫“詁”。“訓詁”連用的說法,最早見於春秋時期魯國人毛亨註釋《詩經》的書,書名叫《詩故訓傳》。後來才將這門學問稱為“訓詁”。我國的漢字,是一種形體文字,每個字都包含形、音、義三部分,研究這三部分的學問分別叫做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訓詁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廣義的訓詁學包括音韻學和文字學,狹義的訓詁學只是小學(學習的初級階段)中與音韻、文字相對的學科。訓詁學書籍有兩種,一種專為註疏某一本重要的書,逐字解釋全書的意義,如《論語註疏》、《毛詩註疏》、《韓非子集解》等;另一種是單純解釋古代的詞彙,蒐集古代詞彙,分類註釋,如《爾雅》、《說文解字》、《方言》等。訓詁學研究方法有:互訓,用同義詞互相解釋,如“老,考也”;“考,老也”;聲訓,用聲音相似意義相同的字解釋,如“衣,依也”,說明這個“衣”在古書中是當做“依”的意思;形訓,用字形說明其來源和意義,如“小土為塵”,說明“塵”字的意思是“小土”;義訓,用當代的詞義解釋古詞的意義,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說“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反訓,古代有的詞和現代意義相反,需要用反義詞註釋,如“亂而敬,亂,治也”,說明這個“亂”字,在此處作“治”的意思;遞訓,用幾個詞連續解釋,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說明這個“庸”字用聲訓是從“用”字來的,但意思實際是“得”的意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