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章 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註釋:

初:初生,這裡說人剛出生的時候。

性:性質、個性,是指個人先天具有的素質和性情。

本:原本、本來。

善:善良。

習:學習,也指長時間在某種環境下養成的特性。

每個人在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格和脾氣也是接近的。只是由於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和環境不同,性情的差距也就越來越大了。

心解

人性本善

作為《三字經》的開篇,“人之初,性本善”六個字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是關於人性本質的探討。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就這一哲學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西方社會佔有主導地位的基督教思想的核心就是“原罪”。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就是有罪的,所以人們必須接受耶穌,必須要向主懺悔,然後就可以上天堂,而避免受地獄裡的各種磨鍊之苦。在我國儒家學派內部,主要存在三種觀點:性善、性惡、有惡有善。

性善論是孟子的觀點,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透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證明。在《孟子·公孫丑》中,有這樣一段話:“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體也。”惻隱之心,是一種同情心;羞惡之心,覺得不好意思、害羞,是一種自省的心態;辭讓之心,彼此謙讓、謙退;是非之心,要分清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孟子在這裡主張,天賦人性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並認為這“四心”亦即所謂“良心”便是仁、義、禮、智的萌芽,即“四端”。如果沒有這四種心,人和動物就沒有什麼差別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