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潼關乃溝通關中與中原的門戶,其重要性不亞於戰國時期的函谷關。
事實上,正是因為漢末函谷關附近地形變化,黃河泥沙在關外又堆積出了一條入關的道路,使得函谷關失去了地形上的優勢,所以,漢末到後來的唐朝,才在潼關築城。
潼關的戰略地位與函谷關相當,但防守難度卻比函谷關大得多。
因為僅僅一座險關還不足以完全隔斷東西。
在他旁邊還有禁溝可以溝通南北,南邊有南塬、北邊還有黃河。
所以要守潼關,守衛的可不僅僅是一座關城,南塬、禁溝黃河都需要分兵把守。
金兵三萬,若只守一個關城,自然毫無問題,但兵力分散開來,便有些捉襟見肘了。
所以禁溝的十二連城防線,兵力相對而言就薄弱了許多。不過禁溝狹窄,只能供小股部隊通行,而且一旦有軍隊進攻,潼關那邊看到烽火,很快便能派兵支援,將敵人堵在溝中。
所以金人對於此溝的防守力度並不大。
柯鎮惡提前偵察了路線,發現除了靠近南塬的石門關,以及最南邊的蒿岔峪口之外,其餘十座關城皆為空城,每城只有十餘人駐守烽火臺。
柯鎮惡將情報傳回後,又潛伏在石門關內,黎明時分,悄悄將守衛石門關城門計程車兵殺死,開啟城門,五千宋兵一擁而入,迅速的將城池佔領,接著一不做二不休,一路向南,連過十座空城,天光放亮之時,便已經到了最後一座關城之下,而十城中的烽火在柯鎮惡的偷襲下,沒有一座可以點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